中新网上海12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在该领域已取得不少进展。
刚刚参加了第十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的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14日对记者表示,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研究范式应该有所改变,同时关注“灭绝债”与“迁入亏”,并对残存绿地和新建绿地采用不同的保护策略。
这位学者解释,灭绝债是指,当生境破碎化发生时,残存的生境还保留了较多的生物多样性,比理论预期的数量要多。随着时间延伸,残存生境中多样性会逐渐减少,趋于理论预测值。现存比理论预期值多的那部分生物多样性称为“灭绝债”;随着时间延伸,逐渐降低,称为“还债”。他认为,对残存生境要尽快采取措施保护,降低因“灭绝债”而引起的生物多样性降低。
近年来,该学院的生态学学者们提出了城市生物《彩票656平台2.0》多样性保护新策略、揭示了全球尺度的岛屿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建立了个体大小介导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新框架。据了解,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从281名中国研究人员收集到763个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研究问题,通过归纳与整理,并参考英国生态学会提出的100个生态学基本问题,从中筛选出30个核心问题。据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张健教授参与并主导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30个核心问题》已经正式发布。张健教授告诉记者,这些问题涉及7个方面:演化与生态、种群、群落与多样性、生态系统与功能、人类影响与全球变化、方法与监测、生物多样性